Blog Detail

  • 【文物说话·韵味韩城】弯弓射箭的“神辅助”

    原创 韩城融媒 韩城新闻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著名词句,此句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古人擅射,精于射箭是古代将士的必备技能,而韘的出现,更是让古人射箭时有了“神辅助”。

    韘,也叫扳指,最初是为保护射手在拉弓射箭时不被弓弦勒伤而设计的一种工具。

    这种器物初见于商代,在西周时期就已十分流行。后来,随着作战方式的变化和玉礼制观念的渗透,韘的实用性逐渐淡化,转而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精美的装饰品。

    《诗·卫风》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说的是按照先秦习俗,少年们能熟练射箭和驾驭战车的时候,就可以佩韘,以示成年。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了。韘是古代拉弓的扳指,大多用竹子制成,也有些青铜韘和玉韘,而用纯金制作的比较少见。这件韘的顶端为鹰首造型,尖锐的鹰嘴和犀利的鹰眼将鹰的威猛彰显无疑。将金韘做成鹰首的造型,也说明芮桓公在军事方面很有作为,而“桓”字本身就有开疆辟土的意思。

    据资料记载,韘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扳突,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由于韘的材质比较坚硬,常戴在大拇指上不舒服,所以不射箭时要取下来。为了防止韘的丢失,往往会在韘上打孔,穿上绳子后,把它绑在手腕上。

    但是,从金韘的材质来看,金不足以承担勾弦的作用。同时,我们经过对它的观察也没有发现很明显的使用痕迹。可见这两件金韘并不是当时的实用器,它们只是显示身份一种装饰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韘原有的实用功能已消失殆尽。“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场面已不复存在,韘结束了它的戎马生涯。挽弓良人已逝去,唯有扳指透散隐隐金光,展现其独有的绝代风华。

    融媒记者丨朱娜 高鹏 崔盼

    本期编辑丨田真

    责任编辑丨樊释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韩城新闻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文物说话·韵味韩城】弯弓射箭的“神辅助”——韘》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