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成功地将球落在对方场区、对方失误或对方因犯规而受到判罚时,本队得1 分。如果发球队胜,则得1 分且由该发球队员继续发球。如果接发球队胜,则接发球队得1 分,场上队员要先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后,再由该队1 号位队员发球。
国际6 人制排球比赛多采用五局三胜制,先胜三局的队伍胜一场。除了第五局决胜局,每局先获得25分并超出对方2 分的队胜一局,但是当双方比分是24∶24时,比赛要继续下去,即使比分是24∶25也不能算获胜,因为一方的比分要领先对方2分,所以直到比分为24∶26、25∶27、26∶28等,本局比赛才可以结束。决胜局比赛是首先获得15分并超出对方2 分的队为胜队,但是当双方比分为14∶14时,比赛也需要继续,直至有一方超出对方2 分(如14∶16、15∶17、17∶19……)才可以结束。
目前,排球竞赛常用的赛制有淘汰制、循环制等。淘汰赛是采取胜者晋级、负者淘汰的办法,用一场比赛或多场比赛决出最终的冠军。循环赛则是用每个队胜利的场数来决定最终名次的方法,胜场多者排名在前。当队伍之间的胜场数量相同时,可以比较两支队伍的积分,例如,每队胜一场得2 分,负一场得1 分,最后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常常再用比较C 值或Z 值办法决定名次:
C值=A(胜局总数)/B(负局总数)
Z值=X(总得分数)/Y(总失分数)
C值高者名次列前。如果C值仍相等,再比较Z 值,Z值高者名次列前。如果两队Z值仍相等,则按这两队之间的胜负决定名次。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队Z值相等,则按他们之间的净胜局数(胜局总数减去负局总数)决定排名。
三、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一)主攻队员
主攻队员在比赛中主要承担攻坚任务,要在困难的情况下突破对方的集体拦网。主攻队员要进行中远网的扣球和进攻的调整。因此,对主攻队员击球的高度、力量、技巧、线路变化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其主要的攻击位置在4 号位。
(二)副攻队员
副攻队员要以快、变、活等进攻手段去突破对方的拦网,并积极跑动掩护,给其他进攻队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担负中间和两侧的拦网任务。副攻队员一般身材高大,主要在前排3 号位的位置上活动。
(三)二传队员
二传队员是战术进攻的核心,要根据临场情况,随机应变,合理地组织各种战术进攻,积极贯彻教练的意图。一个优秀的二传队员对团结全队、鼓舞士气、取得良好成绩起着重要作用。二传队员主要在前排2号位和后排1 号位这两个位置上活动。
(四)接应二传
在“五一”配备(5 名攻手加1 名二传)中,为了弥补主要二传队员在后排来不及插上传球时所出现的被动局面,通常在主要二传队员的对角位置上安排一名有进攻能力的二传队员,这名二传队员就被称作“接应二传”。随着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接应二传的进攻作用越来越突显。接应二传往往是一支球队的得分王牌,既善于参与各种跑动的战术进攻,也具备前后排的强攻能力,主要在前排2 号位和后排1 号位这两个位置活动,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五)自由人
“自由人”是国际排联于1998年会议通过的一项有利于防守的新规定,即各队可以在12名队员中选择1 名作为自由防守队员(即自由人),自由人可以不用经过裁判允许,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替换后排任何一名非发球队员完成一传和防守任务。自由人的上下场之间只需经过一次发球比赛过程,不需要经过裁判允许,也不被计入换人次数,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进出比赛场地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自由人主要用于接发球和防守,不允许发球、拦网和拦网试图,不可以在任何位置上对高于球网的球进行进攻性击球。
因为自由人可以及时替换场上进攻能力强而防守能力相对较弱的队员,也可以及时替换因扣球、拦网而体力消耗较大的主力队员,自由人还可以通过频繁的上场和下场适时地传递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意图。所以,合理、灵活地选配和运用自由人,已成为一支球队成功运用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
END
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